探源普洱茶原產(chǎn)地
茶友網(wǎng)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探源普洱茶原產(chǎn)地

書名:

普洱茶原產(chǎn)地

作者:

詹英佩

出版日期:

2007年4月

內(nèi)容梗概

        關于普洱茶產(chǎn)地的爭論,一直從未間斷?!吨袊斩韫帕蟛枭健贰妒澜绮柙春诵牡?,茶祖居住的地方——云南雙江》作者詹英佩女士,從史籍記載、現(xiàn)存古茶樹面積等不同角度,全面闡述西雙版納為什么是普洱茶的原產(chǎn)地,下滑一睹為快

內(nèi)容亮點

概述

西雙版納為什么是普洱茶原產(chǎn)地?

瀾滄江西岸九大茶山

瀾滄江東岸古六大茶山


精讀筆記



概述



西雙版納古茶山分布


西雙版納位于云南省南部,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唐代以前,除傣族外,還有布朗族、佤族、克木人、補過人居住在這里。西雙版納的原住民族至少在1400多年前已開始人工種茶,云南種茶的先民濮人(布朗族)在西雙版納山區(qū)定居已有1400多年(老曼娥、章郎有碑記)。中國最懂得種茶的民族匯居在西雙版納,他們在西雙版納和睦共處,相扶相助,共生共息一千多年。到明末清初西雙版納(車里宣慰司)已建成15個大茶山,茶園超過10萬畝,15大茶山瀾滄江以東六個:倚邦、攸樂、莽枝、革登、蠻磚、易武;瀾滄江以西九個:南糯、勐宋、帕沙、賀開、布朗山、巴達、曼糯、小勐宋、景邁。

15個大茶山就是普洱茶最初的搖籃地,也是清代普洱茶能名重天下的資本和庫源。改土歸流普洱府置建后,15個大茶山進入鼎盛,按史籍所記清代普洱茶最高年產(chǎn)量8萬擔計算,15個大茶山全盛時面積至少達到20萬畝,史書記載“幾十萬人入山作茶”。

15個大茶山為大明王朝、大清王朝穩(wěn)固南疆產(chǎn)生過重要作用。




西雙版納為什么是普洱茶原產(chǎn)地?



追根溯源找普洱茶


勐??h古茶樹


西雙版納(車里)是普洱茶的孕育地、原產(chǎn)地、主產(chǎn)區(qū)的定論和觀點是經(jīng)得起歷史檢驗的。西雙版納目前保留下來的5萬多畝明、清時期的古茶園,便是今天人們檢驗它、斷定它是否為普洱茶原產(chǎn)地的珍貴活史料、活檔案。研究普洱茶歷史,時間上最遲不能晚于明代,因普洱府成立時(1729年)普茶一詞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109年。清軍還沒有入云南時的明萬歷末年(1620年),普洱茶已在“士庶皆用了”,車里宣慰司管轄普洱時普洱茶產(chǎn)業(yè)規(guī)模已初步形成。

從西雙版納古茶樹形成的時間及明、清兩代史書對普洱茶的記載來判斷,普洱茶歷史上有兩個重要階段,一是車里宣慰司階段,二是普洱府階段,兩個階段的轉(zhuǎn)折點是改土歸流。車里宣慰司階段是普洱茶形成的階段,標志產(chǎn)品——緊團茶。普洱府階段是普洱茶走向輝煌的階段,標志產(chǎn)品——七子餅茶。

研究、探討普洱茶歷史、文化,兩個階段都須關注,兩個階段缺一不可,否則,將說不清普洱茶源出何處,道不明普洱茶為何輝煌。



古茶園在車里宣慰司轄地上



明代車里宣慰司管轄普洱


普洱茶二百年前已名重天下,那么它當時最大的產(chǎn)地在哪里?答案可以定下,有古茶園作證,有老茶號為據(jù),在西雙版納(車里)。

云南省茶科所有資料表明,直到1950年西雙版納還有10萬畝明、清時期的古茶園,這已是明末普洱茶衰退后,茶園毀壞不少后的數(shù)字。這10萬畝古茶園就是明、清時期普洱茶的原料基地,貢京城、送西蕃、鋪東南亞、銷英、法都是靠這個大倉源(六大茶山有幾十個老茶號加工這10萬畝茶園的原料),名重天下、譽滿天下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含有歷史積淀,更含有規(guī)模與量的數(shù)標在內(nèi)。



《茶經(jīng)》上為何沒有云南茶?


昭通市鹽津豆沙關古代是大唐與南詔的交界處,是四川進入云南的第一關,普洱貢茶也從這里運出云南。陸羽寫茶經(jīng)時,這里的關門正緊閉著


云南是世界茶樹原生地早已為中外茶葉界的專家學者認可,鳳慶縣香竹箐留下的那棵人工栽培型大茶樹證實,云南至少兩千年前已開始人工種茶。今天要在云南境內(nèi)找?guī)卓们暌陨系囊吧铇浠蛉斯ぴ耘嘈筒铇鋵嵲谔菀?,全省至?/span>40個縣能看到。

翻閱中國幾千年的史籍,從沒哪一頁記載云南人向云南以外的地區(qū)買茶,這說明云南自古產(chǎn)茶量就大,茶葉完全自給自足。但1200多年前茶圣陸羽寫的《茶經(jīng)》中卻一點也沒提到,這是為什么?

陸羽生活的那個年代,云南叫南詔國。陸羽寫《茶經(jīng)》的時間大約為公元760~780年間,而南詔國與大唐斷交的時間為公元752~794年,陸羽寫茶經(jīng)的20年中,南詔與大唐正處于敵對狀態(tài)。陸羽進不了南詔地,不知道南詔的銀生節(jié)度諸山都產(chǎn)茶,更不知道蒙舍蠻早已懂得用茶與椒、姜、桂和烹而飲之的飲茶法。

天寶戰(zhàn)爭、安史之亂,使陸羽沒能進入云南,這就是《茶經(jīng)》上為何沒有云南茶的歷史原因。



七子餅的起源




說到普洱茶,中外茶人的眼光便要聚向七子餅茶,因為它是云南傳統(tǒng)普洱茶的標志性產(chǎn)品。餅圓如月,每餅重7兩(老稱),七餅為一筒,這就是史書上記載的云南七子餅茶。

七子餅茶始于何時,如何得名,為什么要七餅為一筒,意寓著什么,人們說法不一。圓圓滿滿多子多福,這是近幾十年來普遍的說法。再往歷史深處尋,既然是獨有的傳統(tǒng)歷史名茶,就應有個起源、出處。其實,七子餅茶的起源和得名時間并不遙遠,是大清帝國的興盛時期,是普洱府成立以后的事。

雍正十一年尹繼善任云貴總督,一上任便從整頓茶葉入手,撤銷思茅總茶店,決定將云南茶葉納入國家法律管理。雍正十二年,尹總督上奏雍正皇帝,請稟在云南推行茶法,雍正十三年,清中央朝廷正式批準頒布了云南茶法,茶法規(guī)定買賣云南茶葉需持“茶引”,朝廷批準云南每年發(fā)“茶引”三千,每引購茶一百斤。云南茶法還特別規(guī)定交易之茶需為圓餅狀,每個圓餅重七兩,七個圓餅為一筒,每筒49兩,每筒征稅銀1分,每張“茶引”可買32筒,上稅銀三錢二分,永為定制。云南茶法將云南上市交易的茶、外銷的茶之形狀、重量、包裝規(guī)格用法律的形式定下。云南茶法出臺,七子餅茶亮相,茶法催生出了七子餅茶。

茶法公布后,有了統(tǒng)一的計量單位,無論是加工的、收售的、收稅的都方便的多。茶農(nóng)、茶號加工茶,官府、土司、頭人們不用去一家一戶的檢查,加工的茶如不按茶法之規(guī)定去做,一旦查出依法論處即是。

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工、銷售、稅收各個環(huán)節(jié)變得有序而透明?!半p七”的規(guī)定為云南茶大規(guī)模加工制造、走向國內(nèi)外市場創(chuàng)造了更好的條件,“雙七”就是云南茶的身份,是大清帝國戶部批給云南茶的商標,無論在什么地方只要看見七兩重的餅茶便知是云南茶。




瀾滄江西岸九大茶山


南糯古茶山



南糯山古茶樹


南糯山是西雙版納歷史最悠久、面積最大的古茶區(qū),現(xiàn)存古茶園12千畝,在云南所有的古茶山中古茶面積居首位,南糯山有享譽中外的800年樹齡的人工栽培型茶王樹印證著南糯山種茶歷史的悠久,這棵聲名遠播的茶王樹樹圍達2.4米,當之無愧為西雙版納的人工栽培型茶樹中的頭號王,至今還沒有其他茶王樹將它比下。

南糯山1萬多畝古茶園中300年以上的古茶樹占了大多數(shù),對研究云南茶樹品種的分類、形成、變化,對研究云南古茶史有重要價值。

南糯山有驕傲的歷史,是云南機械制茶的發(fā)祥地、起始地。

1938年思普企業(yè)局在南糯山建茶葉實驗場,委任白孟愚先生為場長。自那時起,白孟愚便組織人在南糯山開種了2千多畝新式茶園,種植方法不再是古時的滿天星、順坡栽,采用的是梯臺式單行種植法,那是南糯山現(xiàn)代茶園的開端。

由于有南糯山茶廠這個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南糯山一直是勐??h重點發(fā)展農(nóng)業(yè)的片區(qū),從1955年開始對老茶園進行修整改造提高了畝產(chǎn)量。1986年國家實施科技扶貧項目“星火計劃”,當時的云南省茶科所所長張順高帶領科技人員在南糯山駐扎了三年多,培訓、指導農(nóng)民新植茶園8000多畝。當時種下的“云抗10號”“云抗14號”如今已成為南糯山哈尼人的主要收入來源,勐海上百家茶廠都爭著買南糯山“云抗10號”“云抗14號”做發(fā)酵普洱茶,條索肥美,湯色紅濃,滋味甘爽,既有看樣,又有賣樣,備受歡迎。



帕沙古茶山



帕沙老寨的1號茶王樹


帕沙茶山在格朗和鄉(xiāng)境內(nèi),目前保存下來的古茶園至少還在2千畝以上,從古茶園面積來看,已超過巴達古茶山,與勐海勐宋古茶山難分高下。

帕沙古茶面積大,無論大寨、小寨、新寨、老寨,寨寨都有古茶園,古茶園將5個寨子相接相連,有不少大茶樹就屹立在寨子中間,老寨有棵茶王樹樹圍已達2.1米,被云南省茶科所命名為帕沙1號。

蘇湖離勐海壩子僅有20多公里,新中國成立后又是勐海縣最早推廣種植新茶園的地區(qū),過去的古茶園大多被改造,如今保存下來的古茶樹已非常少,丫口老寨、半坡寨六十年前古茶圍村,現(xiàn)古茶樹僅存幾百株,大的已有七八公尺高,在蘇湖各個寨子周圍的地里還能看到許多被砍去的古茶樹樹樁,可以看出這些地過去都是古茶園。



賀開古茶山


賀開茶山古茶園


賀開茶山位于勐??h勐混鎮(zhèn),東接帕沙茶山,南接布朗山茶山,現(xiàn)有連片古茶園近萬畝,古茶園主要分布在曼弄新寨、曼弄老寨、邦盆老寨、曼邁、曼囡等拉祜族寨。

賀開茶山的古茶園在西雙版納州所有古茶園中連片面積最大且最具觀賞價值。從曼弄新寨到邦盆老寨七八公里長的山路,古茶樹成帶成片長著,舉目望去大大小小的茶樹,有的盤轉(zhuǎn)扭曲、有的修直展臂,有的樹冠如傘,從高處看、地處望茶園景致變化不同,一片茶林一幅畫,令人賞心悅目。



布朗山古茶山


布朗山古茶林


布朗山古茶山位于勐海縣布朗山鄉(xiāng),與賀開茶山相鄰相接,是布朗族聚居之地。云南的民族、歷史學家早已定論布朗族是云南最早種茶的民族,專家學者定論有理,在滇南、滇西南的20多個縣只要有布朗族居住的古寨,就一定有古茶樹,這種現(xiàn)象云南人稱為“濮人種茶”。

“濮人種茶”的歷史在布朗山記錄得最完整、最鮮明,走進布朗山的每一個布朗族寨都能看到“濮人茶園”。布朗山最大的“濮人茶園”在老曼娥寨。

老曼娥是布朗山最大最古老的布朗族寨,其古茶園也是西雙版納最具考察價值的古茶園,面積大且連片,年代排列齊全,是濮人種茶的歷史檔案館。3200畝古茶樹千姿百態(tài)地鋪展在山坡上,或秀直伸腰,或盤扭龍鐘,或主干分枝,或樹幅如傘,大至三人合抱,小至碗口粗細。唐、宋、元、明、清各個時期的茶樹在老曼娥都生長著,陳列著。

布朗山另一個大面積古茶區(qū)在班章,班章分為兩個寨子,新班章和老班章。兩個寨的古茶園面積二千多畝,這片古茶園與闊葉林混生,遮陰較好,枝葉濃綠,葉片油亮寬大,芽尖茸毛又厚又亮。勐海茶商評價班章茶耐泡,外形在勐海數(shù)第一,銀亮的毫尖壓在七子餅上養(yǎng)眼悅目,人見人愛。

曼糯是布朗族古寨,自然有古茶園。但曼糯的古茶園保留下來的已不多,寨子背后的山坡上還有100多畝,大多被矮化改造過。保存較好的是村頭那片,這片古茶園面積不大,僅有100多株茶樹,但這片茶樹看上去很有氣勢,雖經(jīng)幾百年風雨洗刷卻枝不枯葉不萎,棵棵桿直高大,圍徑超過100公分。古茶樹排得很整齊,株距行距均在1.5米左右,橫看側(cè)看都成直行,讓人窺出古時布朗人布穴種茶的規(guī)則。



巴達古茶山


巴達賀松1700年的野生大茶樹


說起巴達茶山,國內(nèi)外茶葉界人士對它都很熟悉。1962年在原始森林中發(fā)現(xiàn)了一棵樹齡達1700年的野生大茶樹,從那以后,年年都有國內(nèi)外專家、學者、茶界人士前去光顧。

巴達是西雙版納州野生古茶樹資源最集中的區(qū)域,經(jīng)證實,巴達大黑山原始森林中有原始古茶樹群落6000多畝。



勐海勐宋古茶山


勐宋古茶園


勐宋少數(shù)民族種茶的歷史和南糯山一樣悠久。

勐宋鄉(xiāng)是勐??h的重點產(chǎn)茶區(qū),不僅古茶園多,新茶園也有近3萬畝,上世紀70年代,勐宋便是云南省茶科所良種茶葉和新式茶園重點推廣示范區(qū),勐宋如今保存下來的古茶園還有三千多畝,主要分布在大安、南木、保塘新寨、保塘舊寨、壩檬、大曼呂、臘卡等寨子。

保塘舊寨古茶園與新寨古茶園連為一體,面積一千多畝,茶樹很密,大至兩人合抱,小至碗口粗,年代不一,看上去如一天然古茶歷史博物館。勐宋最大最老的古茶樹都集中在這里。

大曼呂盆地四周已沒有古茶園,但大曼呂有四五千畝上個世界七八十年代種的新式茶園,勐海茶商評價,大曼呂的土壤不知富含什么元素,產(chǎn)的茶無論新老口味都非常香。



曼糯古茶山


曼糯古茶園


曼糯是勐往鄉(xiāng)最大的布朗族聚居地,根據(jù)“濮人種茶”定律,曼糯有古茶就容易理解。曼糯的古茶園面積大但受損比較嚴重,成林連片的少,茶樹分散,但從現(xiàn)存古茶樹占山面積來看,一百年前茶園沒損毀時面積至少在5000畝以上。

五六十年的遺忘,自然的人為的損毀,使曼糯古茶園傷痕累累,即使如此,至今曼糯留下的古茶園仍還有2000多畝,從可采摘面積、產(chǎn)量來看,它并不比巴達、倚邦、莽枝、革登、攸樂古茶山中的任何一個少,還給曼糯以古茶山地名,曼糯今日也有資格受之。



景洪勐宋古茶山


云霧繚繞的勐宋古茶山


勐海勐宋,版納人稱大勐宋,景洪市的勐宋是個村委會,版納人稱之為小勐宋。比起其他幾座聲名大噪的古茶山來,景洪勐宋古茶山完全有資格與之比肩。小勐宋古茶園比較集中且連片,面積超過5000畝。

小勐宋的古茶有兩個品種,一種苦味極淡,勐宋人稱它為甜茶,一種苦味極強,稱之為苦茶。小勐宋的苦茶在西雙版納是孤品,今天走在小勐宋街上,只要看見有外地人,十有八九是去買苦茶。



景邁古茶山


景邁古茶園


景邁茶山的茶,清代既要貢給孟連土司,又要貢給車里宣慰。

景邁山的茶,茶味柔和,多投些茶湯也不苦澀。景邁的芽尖茶是珍品,毫厚銀亮。景邁茶山的古茶園非常美,茶園平整、茶樹濃綠,茶林中還有古道,頗有古茶公園的景貌。




瀾滄江東岸古六大茶山


 瀾滄江以東的古六大茶山在精讀《古六大茶山的秘密》一文中有詳細介紹,此處僅作簡述。江東古六大茶山位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和景洪市境內(nèi),分別為:倚邦、易武(漫撒)、攸樂、革登、莽枝、蠻磚。

普洱府成立后,雍正七年六大茶山從車里宣慰司的轄地中劃出,清政府將六大茶山定為貢茶和官茶采辦地,在清政府的直接掌控下,六大茶山發(fā)展迅速,成為清代普洱茶的主產(chǎn)區(qū)。

普洱茶從藏在邊地人未識到名重天下、譽滿四海,普洱茶這段迅速崛起的歷程,這段厚重的歷史,就刻寫在六大茶山。






普洱茶,以“普洱”之名享譽天下,但其原產(chǎn)地不在普洱,在西雙版納。史籍記載、現(xiàn)存的大片古茶林,均是對這一結(jié)論最好的論證。從古時到現(xiàn)在,知名度較高、備受歡迎的普洱茶品,很多都是產(chǎn)自西雙版納。


本文發(fā)布的內(nèi)容系原書內(nèi)容的精讀筆記,不代表平臺認同的內(nèi)容和觀點,更多有關普洱茶的歷史人文、勐海茶廠的前世今生、15大茶山的詳實記述,請移步至《普洱茶原產(chǎn)地:西雙版納》